無人機在榕江救災中大顯身手
渾濁的洪流撕裂了貴州榕江縣城,低沉的嗡鳴聲中,一架無人機懸掛著熱騰騰的盒飯穿越雨幕,飛向1.8公里外被洪水圍困的安置點。 2025年6月28日傍晚,貴州榕江縣城被洪水撕裂成兩半,渾濁的激流吞噬了連接新老城區的道路。這已是它當天第20次飛行,每一次往返,都為被洪水圍困的人們帶去生的希望。在道路中斷、舟楫難行的絕境中,無人機集群在榕江上空編織起一張“空中生命網”。 圖源:榕江發布 6月下旬以來,貴州榕江縣遭遇50年(有說百年)一遇特大洪水,平永河、寨蒿河、都柳江水位急劇上漲,超保證水位2.0米,洪峰流量達每秒8360立方米。楊家灣村唯一通往外界的浮水橋被淹沒,158戶村民瞬間淪為孤島;榕江新老縣城被洪水切割,傳統救援力量寸步難行。 01 孤島救援,無人機架起空中生命通道 洪水最猛烈時,中國通號無人機救援團隊在王冠處長的指揮下緊急啟動。選擇合適起降點后,大疆T100農業無人機集群騰空而起,在洪流之上開辟出一條空中走廊。 P4 無人機運送盒飯/圖源:極目新聞 6月28日傍晚,洪水再次將榕江新老縣城分割。2000份盒飯通過無人機跨越1.8公里洪泛區,精準送達榕江二中、民中安置點群眾和指揮部人員手中。團隊飛手李應描述:“洪水最急時,我們爭分奪秒運送的是生存的希望”。 在楊家灣村——這個被都柳江三面圍困的“孤島村”,無人機創造了30分鐘投送100袋大米的救援紀錄,完成了傳統沖鋒舟需半天完成的運輸量。400余名村民被困數日期間,無人機持續運送干糧、飲用水等基本生存物資,維持了村民的基本生存需求。 當人民日報發布《科技的力量具象化!》短視頻記錄這些場景時,60余萬網友用點贊表達對技術人文價值的認可,一條高贊評論寫道:“科技服務于人類,這才是高科技真正價值所在”。 02 天眼透視,多維感知精準鎖定救援目標 在通信中斷、能見度低的洪災現場,無人機的偵察能力成為決策的“智慧之眼”。救援團隊將物聯卡嵌入無人機系統,使搭載的高清攝像頭、紅外熱成像儀和激光雷達數據實時回傳指揮中心。 無人機榕江斷橋監測/圖源:新華社 通過激光打點定位技術,無人機精準標記不同時段的水線位置,動態測算淹沒面積和水深變化。借助熱成像掃描,成功穿透渾濁洪水與建筑廢墟,捕捉到被困人員的熱源信號。這些厘米級精度的三維實景模型,為皮筏艇救援路線規劃提供關鍵依據,避免了救援人員盲目進入危險漩渦區。 在河北涿州洪澇災害救援中積累的經驗被應用于榕江。旋翼無人機和復合翼無人機對北拒馬河沿岸進行了細致的災情偵察,通過高清視頻實時偵察,對重要居民區和工業園區的居民狀態、水位深度、地表狀態等信息進行了全面采集。 這些數據實時回傳至現場指揮部,為科學決策提供了關鍵依據。 03 科技消殺與基站升空,災后重建的雙重守護 隨著洪水漸退,無人機使命轉型。6月29日起,榕江無人機救援團隊將噴灑設備替換運輸吊艙,對積水區實施全面防疫消殺,防止災后疫情暴發。 大疆T60無人機裝填消毒液/圖源:首馬科技 與此同時,另一場通信保衛戰正在打響——中國移動“翼龍戰隊”的中型復合翼無人機攜帶基站升空,6月29日下午在古州鎮懸停,為場壩社區、大十字社區等重災區恢復通信信號。 中國電信的空投無人機小組完成創舉:從常馳廣場起飛,穿越2.5公里洪泛區,將通信設備精準投送至古州第三小學操場,終結了該校作為“信息孤島”的困境。這些無人機基站累計接入4300多個用戶,保障153次關鍵通話,成為災民報平安的生命熱線。 貴州省空投無人機第一次實戰任務的成功,標志著應急通信保障進入智能化新階段。 04 科技向善,無人機重塑應急救援范式 榕江洪災中的無人機救援引發全民共鳴。值得關注的是,雖然此次主力機型大疆T100屬農業無人機,但其在極端環境下的卓越表現為專業救援無人機發展注入強心劑。 圖源:大疆 就在洪災救援期間(6月30日),大疆發布新一代運載無人機DJIFC100。這款具備80公斤載重、9分鐘快充、五目融合避障系統的旗艦機型,專為復雜環境設計,配備降落傘熔斷系統,可全天候應對電力、物流、消防等場景。 DJIFC100的空吊系統采用雙電機模式,內部繩長更長,電機功率更高,收放速度更快,并且新增了主動掛鉤功能。當飛機發生意外纏繞時,全新空吊系統支持一鍵脫困,吊運系統的熔斷功能,使得它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中進行物資的快速吊運。 其出現標志著無人機應急救援從“功能借用”邁入“專業定制”時代。 夜幕降臨,完成消殺任務的無人機緩緩降落。機翼上殘留的消毒水珠,折射出遠處重建工地的燈火。中國電信空投小組的飛手們檢查著設備,準備次日繼續飛行;而在大疆實驗室里,新一代DJIFC100正進行最后測試——80公斤載荷能力足以吊裝小型發電機,9分鐘快充技術讓續航焦慮成為歷史。 榕江上空的飛行軌跡已寫入中國應急救援史,而當科技的溫度穿透洪水迷霧,那些盤旋的鋼鐵之翼,終將成為守護生命的永恒坐標。



發布評論
暫無評論
查看更多評論
沒有更多了